形势与政策(邢台学院)1457933171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

形势与政策(邢台学院)1457933171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

荒猾履沮洪膊殊驼靡镰耻型偶

第一专题回望70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上

单元测试回望70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上

1、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实质的区别。新民主主义实际上是一种(       )模式。‏

A: 混合经济
B: 计划经济
C: 商品经济
D: 市场经济
答案:  混合经济

2、单选题: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时间节点是(      )。‏

A: 1952年
B: 1953年
C: 1954年
D: 1956年
答案:  1956年

3、单选题:
​建国后,没收官僚资本并转为国家经营,初步奠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    )的开始强化,为毛泽东提出从1953年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自信和底气。(      )‏

A: 产品经济
B: 商品经济
C: 计划经济
D: 市场经济
答案:  计划经济

4、单选题:
​党的八大确定的积极稳妥的建设方针是(        )的改革方向。​

A: 一大二公
B: 人民公社
C: “大集中、小自由”
D: “大自由、小集中”
答案:  “大集中、小自由”

5、单选题:
‏大跃进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大跃进带来的大饥荒是我们党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之一。它给我们一个根本教训是(        )。​

A: 把理想拿来作社会实验是必须的过程
B: 应对人类理性的局限保持警惕,谨慎对待按照理想设计出来的社会方案
C: 现实就是一个试错改良的过程,把理想化为现实的一切实验,没什么不对的
D: 只要动机无可厚非,付出代价在所难免
答案:  应对人类理性的局限保持警惕,谨慎对待按照理想设计出来的社会方案

6、多选题:
‎新民主主义,在政治上实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包括(        )在内的统一战线。‌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7、多选题:
‏新民主主义在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和完成土地改革后,其经济形态是由(       )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主要经济成分并存。‍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
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 个体经济
答案: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8、多选题:
​新民主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表现在:(        )。‏

A: 以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社会主义为前途
B: 对私人资本主义既保护又限制
C: 个体农民的发展方向是合作化集体化
D: 保护和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答案:  以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社会主义为前途;
对私人资本主义既保护又限制;
个体农民的发展方向是合作化集体化

9、多选题:
‌建国之初设想的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阶段,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是就是力量对比的变化。表现在(        )。‍

A: 政治上,全国统一、经济恢复、新区土改完成、朝鲜战局也趋于稳定。
B: 与1949年不同的是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新政权构成实质性的挑战。
C: 经济结构上,到1952年底,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D: 总路线提出之前,经济运行中计划部分和市场部分基本各占50%的份额。
答案:  政治上,全国统一、经济恢复、新区土改完成、朝鲜战局也趋于稳定。;
与1949年不同的是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新政权构成实质性的挑战。;
经济结构上,到1952年底,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总路线提出之前,经济运行中计划部分和市场部分基本各占50%的份额。

10、多选题:
‏1956年,由照搬照抄苏联模式,毛泽东提出要改为“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中,比较早地提出了改革的问题。其背景意义是(       )。 ​

A: 国际上,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把斯大林的问题揭露出来,揭了盖子也捅了漏子。
B: 国际上,东欧各国局势动荡不安。
C: 在国内,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出现后,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D: 在国内,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出现后,形势一片大好。
答案:  国际上,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把斯大林的问题揭露出来,揭了盖子也捅了漏子。;
在国内,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出现后,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1、多选题:
‎1956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人根据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做了很多思考。这种思考反映在以下方面(        )。‎

A: 抓财放权
B: 扩大民主
C: 经济改革
D: 集中力量办大事
答案:  扩大民主;
经济改革

12、多选题:
‎1956年的改革没有继续下去,是因为(     ),从1956年到1958年,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向。‍

A: 受国际上波匈事件影响
B: 国内反右派运动的影响
C: 党内政治迅即左转
D: 国内阶级斗争异常激烈
答案:  受国际上波匈事件影响;
国内反右派运动的影响;
党内政治迅即左转

13、判断题:
‎建国之初,中国设想搞一段新民主主义,虽是经过长时间认真考虑的,但只是一个策略口号而已。(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4、判断题:
‍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带有很强的“联合政府”色彩。如1949年成立的中央政府6个副主席3个党外人士,4个政务院副总理2个党外人士。(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5、判断题:
‎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带有很强的“联合政府”色彩,但这只是外在形式,实质是共产党领导。 (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6、判断题:
​新民主主义,不同于社会主义,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7、判断题:
‎在建国之初的新民主主义的理念和政纲,使得中国共产党避免了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的弯路,以及柬埔寨红色高棉取得政权立即推行消灭商品、货币等极“左”政策招致败亡的情况。(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8、判断题:
‌建国之初的新民主主义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9、判断题:
‏建国之初的新民主主义的过渡阶段,原因之一是老百姓还没有准备好接受社会主义,需要适应过程。(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0、判断题:
‌建国之初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面临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工业基础。(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1、判断题:
‌近代中国,从来就没有过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而是一个国家资本占主导的混合经济。(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2、判断题:
‎从文献看,体制问题成为八大讨论的一个热点,不少的发言都涉及到体制问题,包括商业体制、合作化体制等。(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3、判断题:
‎从1956年到1958年,毛泽东追寻赶超之路的根本想法并没有改变。(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4、判断题:
‎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赶超英美的正确命题,但走了一条错误的路。 (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5、判断题:
​超越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一种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模式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事先设计的。(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第一节建国之初的新民主主义阶段

1、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在政治上实行(       )。 ‌

A: 无产阶级专政
B: 工人阶级专政
C: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D: 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2、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提出是三大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表明新民主主义纲领主要表现在(    )。‌

A: 政治领域
B: 经济领域
C: 文化领域
D: 教育领域
答案:  经济领域

3、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实质的区别。新民主主义实际上是一种(        )模式。 ​

A: 混合经济
B: 计划经济
C: 商品经济
D: 市场经济
答案:  混合经济

4、多选题:
‏新中国70年来走过的路,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即(       ),最后是转向改革开放,走上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

A: 实行新民主主义
B: 效仿苏联模式
C: 追寻超越之路
D: 发动继续革命
答案:  实行新民主主义;
效仿苏联模式;
追寻超越之路;
发动继续革命

5、多选题:
‍路径的选择是受多重因素制约的,包括历史条件、国际环境以及个人因素等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在发挥作用。但不能否定(      )和(       )起着主导作用。​

A: 目标
B: 目的
C: 理想
D: 理念
答案:  目标;
理念

6、多选题:
‌一般认为,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抗战时期,其标志是1939年12月至1940年1月毛泽东先后发表的(      )和(       )。​

A: 《中国前途之命运》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联合政府》
答案: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7、判断题:
‏回顾建国70年走过的路,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试错,既有成功又付出过沉痛代价得到的根本结论就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8、判断题:
‎我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从没有过任何曲折的认识过程。(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9、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之初就想一步跨进社会主义社会。(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0、判断题:
​建国之初设想过搞十年二十年的新民主主义,但实际上新民主主义政策只实行了不到四年,在1956年放弃了。 (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第三节从思考改革转向追寻赶超战略

1、单选题: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起来的体制,基本上是复制了苏联式的(    )体制。‍

A: 产品经济
B: 商品经济
C: 计划经济
D: 市场经济
答案:  计划经济

2、单选题:
‍中共八大期间,党内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有所深化。如陈云认为,资本主义大范围内不合理,小范围内合理;社会主义大范围内合理,小范围内有不合理之处。要使两个方面都合理,就应当在国家市场指导下允许自由市场存在,因为(   )。‌

A: 没有自由市场,市场就会变死
B: 没有计划经济,市场就会变死
C: 没有自由市场,国家就会变色
D: 没有计划经济,国家就会变色
答案:  没有自由市场,市场就会变死

3、多选题:
‌50年代初,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主要指经济模式的特征有:(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路线
B: 消灭私有制实行单一公有制
C: 消灭市场机制实行中央计划体制
D: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答案: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路线;
消灭私有制实行单一公有制;
消灭市场机制实行中央计划体制;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4、多选题: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出现后,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主要问题表现有(      )。​

A: 手工业和服务业合并过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品种减少,服务不周,居民生活不便。
B: 公私合营后与国营企业一样,只生产大路货,不愿增加品种,产品货不对路。
C: 农业合作化后家庭经营减少,农副产品生产下降。
D: 农村过分强调一切都公有化和合作社越大越好,造成了管理混乱、收入减少。
答案:  手工业和服务业合并过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品种减少,服务不周,居民生活不便。;
公私合营后与国营企业一样,只生产大路货,不愿增加品种,产品货不对路。;
农业合作化后家庭经营减少,农副产品生产下降。;
农村过分强调一切都公有化和合作社越大越好,造成了管理混乱、收入减少。

5、判断题: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起来的体制,基本上是复制了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判断题: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出现后,非常平稳根本没有什么问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7、判断题:
‌由于1956年国际国内的变化,由照搬照抄苏联模式,毛泽东提出要改为“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8、判断题:
‎1956年,毛泽东的基本思路是地方适当分权,与当时苏联关注的问题大体一样,说明只要是实行苏联模式,必然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阶段的提早结束

1、单选题:
‎建国之初设想的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阶段,提早结束的直接原因是(    )。  ‍

A: 工业化强国目标的牵引
B: 社会主义目标的牵引
C: 推进国家工业化的考虑
D: 力量对比的变化
答案:  推进国家工业化的考虑

2、单选题:
‌中国的工业化是从苏联援助(       )起步的。‏

A: 155项
B: 156项
C: 157项
D: 158项
答案:  156项

3、单选题:
‌‏建国后,没收官僚资本并转为国家经营,初步奠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        )的开始强化,为毛泽东提出从1953年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自信和底气。   ‌

A: 产品经济
B: 商品经济
C: 计划经济
D: 市场经济
答案:  计划经济

4、多选题:
‌建国后出现的(      )情况,使许多人觉得新民主主义时间搞长了可能阻碍向社会主义发展。‍

A: 一个是在农村,贫富分化
B: 一个是在农村,党内许多人关注土改后出现农民的分化
C: 一个是在城市,强化了对阶层固化的担忧
D: 一个是在城市,强化了对共产党干部道德危机的担忧
答案:  一个是在农村,党内许多人关注土改后出现农民的分化;
一个是在城市,强化了对共产党干部道德危机的担忧

5、多选题:
‎建国之初设想的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阶段,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是就是力量对比的变化。表现在(       )。  ‌

A: 政治上,全国统一、经济恢复、新区土改完成、朝鲜战局也趋于稳定
B: 与1949年不同的是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新政权构成实质性的挑战
C: 经济结构上,到1952年底,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D: 总路线提出之前,经济运行中计划部分和市场部分基本各占50%的份额
答案:  政治上,全国统一、经济恢复、新区土改完成、朝鲜战局也趋于稳定;
与1949年不同的是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新政权构成实质性的挑战;
经济结构上,到1952年底,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总路线提出之前,经济运行中计划部分和市场部分基本各占50%的份额

6、判断题:
‍新民主主义是一个变通的理论和一种阶段性的制度安排。(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判断题:
‏中共领导人把新民主主义作为过渡阶段,是全部基于生产力落后,需要一段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8、判断题:
‍苏联1929年推行全盘农业集体化,首先考虑的是意识形态,并以此加速工业化的制度安排。(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9、判断题:
​建国之初的新民主主义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第一专题回望70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下

单元测试回望70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下

1、单选题:
‍现代市场经济比传统经济复杂千百倍,战后所有经济体,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都在加强。我们的改革方向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的作用,当然,政府也不是无为而治。‏‍‏

A: 基础性
B: 决定性
C: 指导性
D: 引导性
答案:  决定性

2、单选题:
‎上世纪20-30年代,当代制度经济学的鼻祖、当时还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科斯教授,特别欣赏(       ),甚至一度要“投诚”到那个队伍中。‌

A: 苏联模式
B: 中国模式
C: 美国模式
D: 四小龙模式
答案:  苏联模式

3、单选题:
​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和现成的理论,更何况中国是这样一个如此巨大的经济体,不可测的风险很大。但中国之所以平稳过渡并取得成功,是因为基于(      )。‍

A: 采用了一揽子方案
B: 改革开放自始至终的清晰路线图
C: 改革从全国各地的农村同时铺开
D: 中国“本土创造”的一系列双轨运行的过渡方式
答案:  中国“本土创造”的一系列双轨运行的过渡方式

4、单选题:
‎搞经济建设非常不易,毛泽东从大跃进的失败中是得到的教训是认识到(       )。‌‎‌

A: 党的领导是核心
B: 混合经济不可轻易偏废
C: 所有制过渡不能那么急
D: 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  所有制过渡不能那么急

5、单选题:
‌回望70年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革命轨道转向建设轨道
B: 从运动治国转向民主法治
C: 从市场经济转向计划经济
D: 从高度封闭转向全面融入全球化
答案:  从市场经济转向计划经济

6、单选题:
​“饥饿比资本主义更可怕!”60年代,农民强烈要求包产到户,据统计,各地不同形式的单干占20%-30%。安徽一度达到(     ),几乎覆盖全省,不过曾希圣为了避分田单干之嫌,想出了一个名称叫(        )。‍

A: 87%,特留田
B: 90%,特留田
C: 87%,责任田
D: 90%,责任田 
答案:  90%,责任田 

7、多选题:
‎计划经济是为了避免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而设计的,但实践证明,计划经济存在更大的体制性缺陷。表现在(      )。‏

A: 计划经济可以集全国之力于选定的工业化
B: 信息不完全,很难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C: 激励不兼容,无法获得持久的经济动力
D: 选择不自由
答案:  信息不完全,很难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激励不兼容,无法获得持久的经济动力;
选择不自由

8、多选题:
‎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从国内讲,40年的高速发展也积累了大量亟待解决的矛盾,如(      )等。​

A: 生态环境问题
B: 产能过剩问题
C: 结构失衡问题
D: 收入分配问题
答案:  生态环境问题;
产能过剩问题;
结构失衡问题;
收入分配问题

9、多选题:
‌传统社会主义,也叫经典社会主义的原则或戒律是(       )。​‌​

A: 公有制,不能搞私有产权。
B: 计划经济,不能搞市场经济。
C: 按劳分配,不能搞雇工剥削。
D: 计划经济为主,私营经济为辅。
答案:  公有制,不能搞私有产权。;
计划经济,不能搞市场经济。;
按劳分配,不能搞雇工剥削。

10、多选题:
‎1960年底到1962年初,毛泽东主持制定农业60条,在人民公社政策体制上,作出了以下退步(       )。‌‎‌

A: 有限度地恢复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农村市场。
B: 大大缩小了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规模。
C: 解散公共食堂,取消供给制。
D: 把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
答案:  有限度地恢复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农村市场。;
大大缩小了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规模。;
解散公共食堂,取消供给制。;
把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

11、多选题:
‍60年代初的调整没能走上改革之路,却走上了反修防修、继续革命的之路,其背后与以下事件有关:(       )。‏

A: 党内走资派当权
B: 大跃进失败引出的党内分歧
C: 冷战背景下的中苏分裂
D: 自然灾害
答案:  大跃进失败引出的党内分歧;
冷战背景下的中苏分裂

12、多选题:
‏中国改革能够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的原因有(        )。‍

A: 得益于“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种改革方式
B: 得益于邓小平绕开意识形态争论,鼓励和支持大胆试验,以有利于发展为改革提供正当性,以改革的成效争取更广泛的支持的伟大策略
C: 得益于改革率先在农村、乡镇企业、城乡个体私人经济和对外开放等“体制外”取得的突破
D: 得益于中国改革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开放又推动了改革。    
答案:  得益于“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种改革方式;
得益于邓小平绕开意识形态争论,鼓励和支持大胆试验,以有利于发展为改革提供正当性,以改革的成效争取更广泛的支持的伟大策略;
得益于改革率先在农村、乡镇企业、城乡个体私人经济和对外开放等“体制外”取得的突破;
得益于中国改革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开放又推动了改革。    

13、判断题:
‎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我们更应当保持理性和定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最重要。(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4、判断题:
‍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从外部环境看,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未来国际局势的演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5、判断题:
‏计划经济是为了避免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而设计的,因此,计划经济就不存在体制性缺陷。(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16、判断题:
​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集全国之力于选定的工业化。(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7、判断题:
​70年代以后的开放环境,成为推动中国一步一步趋向市场化的重要因素。(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8、判断题:
​对外开放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新的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制度,国际竞争形成倒逼国内改革的重要因素。(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19、判断题:
​50年代初东西方冷战格局下的封闭环境,是中国加速选择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根源之一。(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0、判断题: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就是从中国开始的。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1、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中方站在经典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把苏联东欧国家的一些市场化改革措施看成是资本主义复辟。(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22、判断题:
‎中苏分裂的只是因为意识形态因素上的分歧。(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23、判断题:
​毛泽东认为退到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已经是底线了,再退就要动摇社会主义根基。(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第五节70年代末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启动

1、单选题:
‍中国终究在90年代初成功地越过了市场化转轨的(   )。其含义是在观念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且形成了难以逆转的态势。‌‍‌

A: 关键点
B: 关节点
C: 临界点
D: 分水岭
答案:  临界点

2、多选题:
‎萧冬连认为,文革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   )。‌‎‌

A: 伤人太多
B: 百姓太苦
C: 经济崩溃
D: 民生凋敝
答案:  伤人太多;
百姓太苦

3、判断题:
‎中国走上改革道路,原因之一就是发生了一场文化大革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4、判断题:
‌中国走上改革道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启示也是原因之一。‍‌‍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判断题:
‏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强化了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催生了改革的共识。因此,中国领导人在改革之初的路线图就是十分清晰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第六节新时代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定力

1、单选题:
‏截至到2017年底,民营企业2726.3万家,个体工商户6579.3万户,注册资本超过(    )亿元;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     )。​‏​

A: 164万,60%
B: 165万,70%
C: 164万,70%
D: 165万,60%
答案:  165万,70%

2、单选题: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355亿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所占比重不足(  ),201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30万亿元,是1978年的859倍,成为世界(   )出口国(  )进口国。​‎​

A: 1%,第二大,第一大
B: 2%,第二大,第一大
C: 1%,第一大,第二大
D: 2%,第一大,第二大
答案:  1%,第一大,第二大

3、多选题:
‌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在上世纪20-30年代,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思想界,其背后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

A: 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成立
B: 1929年爆发的西方经济大萧条
C: 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D: 苏联一五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
答案:  1929年爆发的西方经济大萧条;
苏联一五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

4、判断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马克思的经典社会主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判断题: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这是人类从未有过的伟大社会实验,且实践证明,中国的这场实验成功了。‌‎‌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判断题: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跟社会主义不可兼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第四节60年代初经济调整转向继续革命

1、单选题:
‍60年代的调整就是要修复计划体制,向中央集权回归。(    )恢复秩序,是当时挽救危机唯一可能采用的办法,而它带来的社会性后果是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A: 抓大放小
B: 集中权力
C: 抓小放大
D: 下放权力
答案:  集中权力

2、多选题:
​60年代的调整就是要修复计划体制,向中央集权回归。集中权力恢复秩序,是当时挽救危机唯一可能采用的办法,而它带来的社会性后果是(    )。‎​‎

A: 强化了城乡二元体制
B: 扩大了贫富差距
C: 再次出现统得过死的现象
D: 再次出现自由散漫的现象
答案:  强化了城乡二元体制;
再次出现统得过死的现象

3、多选题:
‌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比苏联东欧国家有更多的地方分权,但主体仍是高度集中,特别是国营企业仍然是政府的附属。这从一定程度上始终跳不出(   )的循环。​‌​

A: 一统就死
B: 一死就放
C: 一放就乱
D: 一乱就统
答案:  一统就死;
一死就放;
一放就乱;
一乱就统

4、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初,对大跃进的调整和总结没有走上改革之路,是因为没把握住历史机遇。‏​‏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5、判断题:
‍毛泽东是秘书田家英自始至终是反对实行包产到户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第二专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与价值目标上

单元测试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与价值目标上

1、单选题:
中华民族向来有着天下格局和世界情怀,曾经的(    )一度展现出万国来贺、天下归一的恢宏气象。‍

A: 康乾盛世。
B: 文景之治。
C: 贞观之治。
D: 汉唐盛世。
答案:  汉唐盛世。

2、单选题:
三百年前欧洲的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各国一度刮起“中国风”,当时的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莱布尼茨热烈地讴歌中国的(  )和天下大治。‏

A: 道家文明。
B: 儒家文明。
C: 佛家文明。
D: 诸子百家。
答案:  儒家文明。

3、单选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远洋航行是(   )。‎

A: 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B: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环球航行。
C: 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
D: 马可波罗的环游世界。
答案:  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

4、单选题:
1640年(    )取得胜利,世界掀开近代史的面纱。‍

A: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B: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
C: 俄国彼得大帝的锐意改革。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5、单选题:
1793年为给乾隆皇帝祝83岁大寿和展示英国的实力,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访,并希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和开展贸易。使团乘坐的是装有64门大炮,当时世界第一流的炮舰(  )。‍

A: 狮子号。
B: 猴子号。
C: 大象号。
D: 豹子号。
答案:  狮子号。

6、单选题:
康熙的传教士老师是(    )。‌

A: 马可波罗。
B: 南怀仁。
C: 马戛尔尼。
D: 莱布尼兹。
答案:  南怀仁。

7、单选题:
习近平主席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  )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曲折探索和奋斗牺牲,终于找到了国家独立的正确道路。‌

A: 历史。
B: 人民。
C: 岁月。
D: 国家。
答案:  人民。

8、单选题:
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提出了(  )的富有哲学意味的时代之问,表达了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重大责任的积极担当。‏

A: “我们怎么了、世界怎么办”。
B: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C: “我们怎么办、世界怎么了”。
D: “世界怎么办、我们怎么了”。
答案: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9、单选题:
建国之初设想的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阶段,提早结束的直接原因是(    )。​

A: 工业化强国目标的牵引。
B: 社会主义目标的牵引。
C: 推进国家工业化的考虑。
D: 力量对比的变化。
答案:  推进国家工业化的考虑。

10、单选题:
2017年3月17日,(  )思想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A: 一带一路建设。
B: 中国治理和发展模式。
C: 新型大国关系。
D: 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

11、单选题:
(  )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A: 和平与发展。
B: 独善其身。
C: 零和博弈。
D: 和衷共济。
答案:  和平与发展。

12、单选题:
(  )是中国政府倡导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A: 一带一路建设。
B: 人类命运共同体。
C: 新型大国关系。
D: 中国治理和发展模式。
答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

13、单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提出的政治上的基本主张是(   )。​

A: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B: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
C: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D: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答案: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14、单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提出的经济上的基本主张是(   )。 ‌

A: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B: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要共同面对环境与气候的危机与挑战。
C: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D: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答案: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15、单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提出的安全上的基本主张是(   )。​

A: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B: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
C: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D: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答案: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16、单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提出的文化上的基本主张是(   )。‌

A: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B: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
C: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D: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答案: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

17、单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各国就如何避免国强必霸的(   )提供了开拓性的崭新思路,为人类社会摆脱丛林世界法则开出了一剂中国良方。‌

A: 塔西佗陷阱。
B: 修昔底德陷阱。
C: 中等收入陷阱。
D: 国际化陷阱。
答案:  修昔底德陷阱。

18、单选题: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际, 2016年11月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推出(   )战略成为其战略底色,标志鹰派的新保守主义进入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

A: 零和博弈。
B: 中国威胁论。
C: 美国优先。
D: 推特治国。
答案:  美国优先。

19、单选题:
近代几百年以来国与国关系的传统思维是:对抗–妥协,国强必霸,弱肉强食的(   )。‎

A: 自然法则。
B: 帕累托法则。
C: 海因法则。
D: 丛林法则。
答案:  丛林法则。

20、单选题:
(   )已是中国最大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崛起后给全球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是使中国成为第一个不依靠战争、不依靠殖民、不依靠不平等的国际贸易、金融和经济体系而成功崛起的大国。‌

A: 一带一路。
B: 命运共同体。
C: 结伴不结盟。
D: 合作共赢。
答案:  一带一路。

21、单选题:
美国思想家亨廷顿关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把人类的冲突进行了排序。⑴理念和制度不同的政治性冲突,⑵边界冲突,⑶宗教战争,⑷领土之争,⑸不同文明冲突。亨廷顿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

A: ⑷⑴⑸⑵⑶。
B: ⑵⑷⑴⑶⑸。
C: ⑸⑴⑵⑷⑶。
D: ⑵⑸⑷⑶⑴。
答案:  ⑵⑷⑴⑶⑸。

22、单选题:
早在2000年前的一部儒学经典著作(   )中,就提出了“天下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A: 《大学》。
B: 《论语》。
C: 《中庸》。
D: 《礼记》。
答案:  《礼记》。

23、单选题:
南宋时期宋明理学的著名开拓者,思想家(   )提出了当时儒学革新的历史使命,主张:“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张载。
B: 王守仁。
C: 朱熹。
D: 陆九渊。
答案:  张载。

24、单选题: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   ),在当时思想解放的时代提出了近代西方最早的人类共同发展的思想。‏

A: 休谟。
B: 卢梭。
C: 康德。
D: 莱布尼兹。
答案:  康德。

25、多选题: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其名著《双城记》中,对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和工业革命之后的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时代之问。狄更斯是这样描述的:“(  )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新奇的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

A: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B: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C: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D: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答案: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26、多选题:
世界也许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中国。70年,我们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党领导中国人民交出了一份(    )的答案。‏

A: 最符合历史必然。
B: 最符合时代要求。
C: 最符合世界大同。
D: 最符合人民愿望。
答案:  最符合历史必然。;
最符合时代要求。;
最符合人民愿望。

27、多选题:
历史不会放纵一个停滞僵化保守的民族,180年前的鸦片战争,终于让帝国主义的枪炮敲响了沉睡的中华民族,逼迫我们必须回应“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之问、日益急迫、不断深化的(  )。‍

A:  历史之问。
B: 文化之问。
C: 命运之问。
D: 生死之问。
答案:   历史之问。;
文化之问。;
命运之问。;
生死之问。

28、多选题:
康乾时期的中国,面对千年变局与挑战,是最有可能参与世界现代化的良辰佳期。但历史玩弄了中华民族。那时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主要有(  )。‎

A: 路易十四。
B: 彼得大帝。
C: 康熙皇帝。
D: 拿破仑。
答案:  路易十四。;
彼得大帝。;
康熙皇帝。

29、多选题:
21世纪的人类社会面临的多重复杂矛盾,主要表现在:(    ) 。​

A: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
B: 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
C: 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
D: 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新的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答案: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
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
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
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新的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0、多选题:
在当前既飞速发展又危机和挑战接踵而至的复杂国际形势下,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的情境下,全人类面临严峻挑战包括:(  )。‎

A: 金融赤字。
B: 和平赤字。
C: 发展赤字。
D: 治理赤字。
答案:  和平赤字。;
发展赤字。;
治理赤字。

31、多选题: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理论因应时代的呼唤,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其国内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    )方面。​

A: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党内和全社会大力地倡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B: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入新时代,呼唤和促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C: 新中国70年的成功实践,历代领导人也多有理论建树。
D: 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也应该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文化和思想。
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党内和全社会大力地倡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入新时代,呼唤和促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也应该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文化和思想。

32、多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经历了最初蕴酿、后来的成熟直到最终形成,其从发端到形成的主要有以下时间节点(    )。​

A: 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B: 2017年1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习近平又再一次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
C: 2017年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D: 2017年3月23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首次被载入人权理事会决议。
答案:  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年1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习近平又再一次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
2017年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2017年3月23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首次被载入人权理事会决议。

33、多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除了永久和平是目标以外,还包括以下有机交互的组成部分(   )。‎

A: 普遍安全是诉求。
B: 共同繁荣是机制。
C: 开放包容是路径。
D: 美丽清洁是环境。
答案:  普遍安全是诉求。;
共同繁荣是机制。;
开放包容是路径。;
美丽清洁是环境。

34、多选题: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   )。​

A: 世界多极化。
B: 经济全球化。
C: 文化多样化。
D: 社会信息化。
答案: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样化。;
社会信息化。

35、多选题:
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

A: 粮食安全、资源短缺。
B: 气候变化、网络攻击。
C: 人口爆炸、环境污染。
D: 疾病流行、跨国犯罪。
答案:  粮食安全、资源短缺。;
气候变化、网络攻击。;
人口爆炸、环境污染。;
疾病流行、跨国犯罪。

36、多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前所未有的新的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   )几个维度。​

A: 国际权力观。
B: 共同利益观。
C: 可持续发展观。
D: 全球治理观。
答案:  国际权力观。;
共同利益观。;
可持续发展观。;
全球治理观。

37、多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以下(   )方面的理念创新。​

A: 它超越了零和博弈的概念,把人类看成一个整体。
B: 它体现出了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的发展趋势。
C: 它包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类情怀。
D: 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对“和平”的核心关切。
答案:  它超越了零和博弈的概念,把人类看成一个整体。;
它体现出了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的发展趋势。;
它包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类情怀。;
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对“和平”的核心关切。

38、多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提出到充实和完善,体现出了重要的思想创新。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  )。​

A: 逻辑的创新性。
B: 理念的创新性。
C: 思维方式的创新性。
D: 文字表达的创新性。
答案:  理念的创新性。;
思维方式的创新性。

39、多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以下(   )方面的思维方式创新。‍

A: 共赢思维。
B: 逻辑思维。
C: 系统思维。
D: 发散思维。
答案:  共赢思维。;
系统思维。;
发散思维。

40、多选题:
中国要做到系统思维,要放在大系统中(  )中国利益,放在大系统中(   )中国利益。‌

A: 变革。
B: 治理。
C: 考虑。
D: 争取。
答案:  考虑。;
争取。

41、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秉持(   )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A: 共赢。
B: 共商。
C: 共建。
D: 共享。
答案:  共商。;
共建。;
共享。

42、多选题: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    ),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参与者。​

A: 参与者。
B: 建设者。
C: 贡献者。
D: 引领者。
答案:  参与者。;
建设者。;
贡献者。

43、多选题:
“失败的大国崛起”的典型有(   )。‍

A: 19世纪的法国。
B: 20世纪初的德国。
C: 20世纪上半叶的日本。
D: 20世纪末的苏联。
答案:  19世纪的法国。;
20世纪初的德国。;
20世纪上半叶的日本。;
20世纪末的苏联。

44、多选题:
中国的正在探索新兴大国的和平崛起之路,这条路被形象地称之为第三条道路,(   )就是这条和平崛起之路的体现。‍

A: 一带一路。
B: 人类命运共同体。
C: 结伴不结盟。
D: 共商共建共享。
答案: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45、多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的基本内涵有以下几点:(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不同于西方传统思维的全新的文明观。
B: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演绎的逻辑结果。
C: 近代以来西方进步思想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不懈追求。
D: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了崭新的政党理念。
答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不同于西方传统思维的全新的文明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演绎的逻辑结果。;
近代以来西方进步思想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不懈追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了崭新的政党理念。

46、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自信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担当,习总书记从以下(   )面进行了郑重的宣示。‍

A: 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
B: 一如既往为绿色地球家园作贡献。
C: 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
D: 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答案:  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
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
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47、多选题:
21世纪回望中国文明的源头,(  )和(  )是中华文明早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集中体现。‏

A: 民本说。
B: 中庸之道。
C: 大同说。
D: 忠恕之道。
答案:  大同说。;
忠恕之道。

48、多选题:
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截然不同的是,著名思想家费孝通先生基于中华传统的“和文化”,提出了中国风格的文明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可以和谐相处,应(   )。 ‎

A: 各美其美。
B: 美人之美。
C: 美美与共。
D: 天下大同。
答案: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49、判断题:
回顾建国70年走过的路,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试错,既有成功又付出过沉痛代价得到的根本结论就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0、判断题:
我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从没有过任何曲折的认识过程。‍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51、判断题:
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远洋航行。‎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52、判断题:
清末统治者的妄自尊大,错过了千年巨变的时代之问,导致中华民族步入到了前期黑暗的深渊。‍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3、判断题:
康雍乾三朝,国运昌隆,从容应对了当时的千年变局与挑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54、判断题:
清初的康熙皇帝是一个杰出的帝王,堪称几何学、微积分、天文历算高手,完成了带经纬度的、测量中第一次证实了牛顿关于地球为椭圆形理论的《康熙皇舆全览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5、判断题:
清初的康熙皇帝用当时最先进的测绘方法,在中国启动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地测量,完成了带经纬度的《康熙皇舆全览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6、判断题:
《康熙皇舆全览图》第一次证实了牛顿关于地球为椭圆形的理论。‏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7、判断题:
回望历史是深刻分析现实世界的很好参照。‍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8、判断题: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是否还能持续,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生活的家园是否还能继续维系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59、判断题:
在当前既飞速发展又危机和挑战接踵而至的复杂国际形势下,国际格局以西方占主导的“西方中心论”仍然引领和主导时代潮流。‎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60、判断题:
美国综合国力傲视全球,当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61、判断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多项指标世界领先的发展中大国,2010年已经挤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2、判断题:
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但也要在治理模式上整齐划一。‍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63、判断题:
习近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写入了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4、判断题: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地发出了“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5、判断题:
不论人们身处何国、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6、判断题:
持续升温的中美贸易摩擦,其背后是两种经济发展理念的博弈。‎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67、判断题: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利益诉求多样化,美国作为世界的当然领导者必然要保持“美国第一”和美国优先。‎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68、判断题:
西方是上帝的子民,文明是信仰文明、高贵文明,没有信仰的东方文明就应该由西方文明和西方价值加以改造和重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69、判断题:
积极积极有效应对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这是当前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必须展开交流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0、判断题:
生态环境的崩溃必将导致人类社会的整体沦陷,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议题上演绎的淋漓尽致。‌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1、判断题:
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利益。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2、判断题:
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3、判断题:
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4、判断题:
现今世界千头万绪,要实现有序的世界秩序,看来必须由一家说了算。‍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75、判断题: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要创新完善,就是推倒重来,甚至是另起炉灶。‌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76、判断题:
“一带一路”虽然没有输出战争、但是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错误

77、判断题:
“一带一路”是贸易合作、金融合作、基础设施合作等共赢的合作,让各国搭上中国崛起的顺风车。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正确

78、判断题:
“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后给全球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是使中国成为第一个不依靠战争、不依靠殖民、不依靠不平等的国际贸易、金融和经济体系而成功崛起的大国。 ​

A: 正确



上方为免费预览版答案,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版答案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添加书签方法:

1.电脑按键盘的Ctrl键+D键即可收藏本网页

2.手机浏览器可以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点击浏览器底部菜单-【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形势与政策(邢台学院)1457933171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1张

点击浏览器底部菜单-【书签/历史】-可查看本网页

形势与政策(邢台学院)1457933171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2张


获取更多慕课答案,欢迎在浏览器访问我们的网站:



http://mooc.mengmianren.com

形势与政策(邢台学院)1457933171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3张

形势与政策(邢台学院)1457933171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4张

注:请切换至英文输入法输入域名,如果没有成功进入网站,请输入完整域名:http://mooc.mengmianren.com/


我们的公众号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萌面人APP

本公众号可查看各种网课答案,还可免费查看大学教材答案

点击这里,可查看公众号功能介绍

形势与政策(邢台学院)1457933171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5张




APP下载



点击这里下载萌面人APP,使用更方便!




APP功能说明

1.可查看各种网课答案

点击【萌面人官网】,可查看知到智慧树,超星尔雅学习通,学堂在线等网课答案

形势与政策(邢台学院)1457933171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6张

点击【中国大学慕课答案】,可查看mooc慕课答案

形势与政策(邢台学院)1457933171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7张

2.可一键领取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无门槛优惠券

如图所示,点击对应图标即可领取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无门槛优惠券

形势与政策(邢台学院)1457933171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8张


甫迹俩凳背邻牌挟梦瘸涵哼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