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天津职业大学)1451177190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

陈浩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天津职业大学)1451177190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

挞盟饱冻钳当票情家浓舒拆蓟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

A: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 半社会主义性质
C: 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D: 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  半社会主义性质

2、单选题: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

A: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 半社会主义性质
C: 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D: 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  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3、单选题:
‏农业合作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

A: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C: 四马分肥
D: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答案: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4、单选题: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法有(  )‎

A: 和平赎买
B: 购买
C: 没收
D: 消灭
答案:  和平赎买

5、单选题:
‌依靠农民的大多数和建立农村无产阶级的优势,制定并贯彻了一条正确的阶级政策(  )‎

A: 依靠贫下中农
B: 依靠中农
C: 依靠富农
D: 依靠地主
答案:  依靠贫下中农

6、单选题: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

A: 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 属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C: 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D: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社会形态
答案:  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7、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  )过渡而来​

A: 封建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  新民主主义社会

8、单选题: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领导阶级是(  )‎

A: 农民阶级
B: 各革命阶级
C: 工人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  工人阶级

9、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是(  )‌

A: 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B: 比较先进的工业国
C: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大
D: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大
答案:  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10、单选题: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中国还存在的国内主要矛盾是(  )‌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无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答案: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1、单选题: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中国还存在的国外主要矛盾是(  )‎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D: 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答案:  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12、单选题:
‍1953年12月,党完整而准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

A: 1956年党的八大把其写入党章
B: 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把其写入党章
C: 1953年底之前国家批准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D: 1954年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把其载入宪法
答案:  1954年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把其载入宪法

13、单选题: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的性质是(  )‌

A: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 半社会主义性质
C: 资本主义性质
D: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  半社会主义性质

14、单选题: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性质是(  )‍

A: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 半社会主义性质
C: 资本主义性质
D: 社会主义国营性质
答案:  社会主义国营性质

15、单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  )‌

A: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坚持社会主义农业化
C: 坚持社会主义工商业化
D: 坚持社会主义手工业化
答案: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

16、单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一些失误和偏差的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
B: 对农业改造过急
C: 对工商业改造过急
D: 当时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答案:  当时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17、单选题:
​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A: 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C: 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D: 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答案:  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8、单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的(  )‍

A: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不占绝对优势
B: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
C: 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
D: 合作社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
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

19、单选题: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A: 自愿互利
B: 典型示范
C: 国家帮助
D: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答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20、单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业生产互助组具有(  )‎

A: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 半社会主义性质
C: 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D: 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21、单选题: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

A: 公私合营
B: 计划订货
C: 统购包销
D: 委托加工
答案:  公私合营

22、单选题: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

A: 解决所有制问题
B: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C: 共产党的领导
D: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解决所有制问题

23、单选题:
​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4、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起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制定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D: 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束
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5、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是(  )‍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
C: 个体经济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  合作社经济

26、单选题:
‍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是(  )‍

A: 无产阶级
B: 农民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  民族资产阶级

27、单选题:
‍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A: 在政治上的特征
B: 在经济上的特征
C: 在文化上的特征
D: 在和谐社会上的特征
答案:  在政治上的特征

28、单选题: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对(  )进行改造‍

A: 农业、手工业和官僚资本主义
B: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C: 农业、私营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
D: 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答案: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29、单选题:
​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

A: 社会主义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旧民主主义社会
答案:  新民主主义社会

30、单选题:
‍最先设想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变革所有制的问题,从而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是(  )‌

A: 马克思恩格斯
B: 列宁
C: 斯大林
D: 毛泽东
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

31、单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对于“赎买”的含义,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B: 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C: 国家有偿地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 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答案:  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32、单选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  )年开始的‎

A: 1949
B: 1953
C: 1956
D: 1978
答案:  1953

33、单选题: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  )‎

A: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B: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 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D: 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答案: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34、单选题: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  )‌

A: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B: 共产党领导的国体和多党合作的政体
C: 工农联盟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D: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答案: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35、单选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B: 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C: 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 发生了“大跃进”这样全局性的错误
答案:  发生了“大跃进”这样全局性的错误

36、单选题: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  )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7、单选题:
‌为什么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和文化来创造前提
B: 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
C: 我国有在国民经济中占领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D: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在国际上受到帝国主义的打压和封锁
答案:  我国有在国民经济中占领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38、单选题:
​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  )‏

A: 解放区的公营经济
B: 没收的官僚资本
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 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
答案:  没收的官僚资本

39、单选题:
‏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  )‍

A: 自动化
B: 工业化
C: 信息化
D: 农业合作化
答案:  工业化

40、单选题:
‍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  )‌

A: 优先发展农业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社会主义改造
D: 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  优先发展重工业

41、多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有(  )‎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
C: 个体经济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2、多选题: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国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三种经济势力和三种阶级力量,就集中地表现为(  )‏

A: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
B: 国营经济和私人经济的矛盾
C: 社会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E: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答案: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43、多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  )​

A: 变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国家
B: 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C: 消灭大地主阶级
D: 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
E: 消灭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答案:  变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国家;
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44、多选题: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有(  )‍

A: 委托加工
B: 计划订货
C: 统购包销
D: 委托经销代销
E: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答案: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45、多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A: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D: 要求急,发展快
E: 改造形式单一
答案: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6、多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一些失误和偏差的原因是(  )‍

A: 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
B: 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
C: 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
D: 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
E: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答案:  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
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
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
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47、多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的成绩(  )‌

A: 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促进了全国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C: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D: 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E: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答案:  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全国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48、多选题: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

A: 马克思、恩格斯过渡理论
B: 列宁的革命转变思想
C: 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过渡思想
D: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E: 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过渡理论;
列宁的革命转变思想;
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过渡思想

49、多选题: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是(  )‏

A: 马克思主义指导
B: 民族的文化
C: 科学的文化
D: 大众的文化
E: 培养四有人才的文化
答案:  马克思主义指导;
民族的文化;
科学的文化;
大众的文化

50、多选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有(  )‍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
C: 个体经济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是(  )‏

A: 如何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验和模式
B: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
C: 如何完成国家统一
D: 如何从严治党
答案: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

2、单选题:
‎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  )‏

A: 要实行一边倒政策,全面向苏联学习
B: 要坚定地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形象
C: 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D: 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
答案:  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

3、单选题: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的文献是(  )‍

A: 《论十大关系》
B: 《要团结一起可以团结的力量》
C: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D: 《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
答案:  《论十大关系》

4、单选题:
‏《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基本方针是(  )​

A: 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B: 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 正确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
D: “以苏为鉴”
答案:  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5、单选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下面的表述哪个符合该文的思想(  )‏

A: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是一致的
B: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性质一样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分为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两类
答案: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6、单选题:
‎根据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论述,以下哪个矛盾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

A: 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B: 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 工人农民与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之间的矛盾
D: 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答案:  工人农民与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之间的矛盾

7、单选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处理敌我矛盾应采取(  )‍

A: 说服教育的方法
B: 民主的方法
C: 专政的方法
D: 讨论的方法
答案:  专政的方法

8、单选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处理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实行的方针是(  )‏

A: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 团结-批评-团结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民主集中制
答案:  团结-批评-团结

9、单选题: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 “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D: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0、单选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问题是(  )‌

A: 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 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C: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 处理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答案:  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11、单选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当时“四个现代化”是指(  )‎

A: 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
B: 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
C: 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D: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答案:  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12、单选题:
‌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陈云
答案:  陈云

13、单选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报告中指出要“以苏为鉴”,这意味着(  )‏

A: 中国共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 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中国共产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
D: 中国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答案:  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4、单选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其含义是(  )‏

A: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自动解决
B: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得到解决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得到解决
答案: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

15、单选题: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两类矛盾都具有对抗性
B: 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不会转化为敌我矛盾
C: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不会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
D: 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转化为敌我矛盾
答案:  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转化为敌我矛盾

16、单选题:
‎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

A: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D: 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答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7、单选题:
‌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认识不清
B: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没有得到坚持
C: 对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认识不清
D: 对两类社会矛盾的转化认识不清
答案: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没有得到坚持

18、单选题:
‎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主张的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陈云
答案:  毛泽东

19、单选题: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过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倾向,其根本原因在于(  )‍

A: 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
B: 缺乏科学态度,不尊重客观规律
C: 有希望中国尽快发展的良好愿望
D: 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极为繁重
答案:  缺乏科学态度,不尊重客观规律

20、单选题: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是(  )​

A: 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B: 没有什么关系
C: 是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
D: 改革开放后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否定
答案:  是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

21、多选题: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毛泽东讨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他认为(  )‌

A: 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B: 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C: 社会主义的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D: 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答案:  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2、多选题: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做好以下方面(  )‌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D: 努力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答案: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努力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23、多选题:
‍中共八大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提出了以下主张(  )‎

A: 要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B: 加强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
C: 开展国家机构改革
D: 加强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
答案:  要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加强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
加强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

24、多选题: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民族矛盾,应该(  )‌

A: 反对大汉族主义
B: 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C: 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D: 各民族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答案:  反对大汉族主义;
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25、多选题: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  )‏

A: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 “两参一改三结合”
C: 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D: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答案:  “两参一改三结合”;
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26、多选题:
‍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其中包括(  )‍

A: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B: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C: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D: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答案: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27、多选题:
‏毛泽东提出了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使受教育者在(  )方面都得到发展‍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答案:  德育;
智育;
体育

28、多选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在于(  )‌

A: 提供了宝贵经验
B: 提供了中国模式
C: 提供了物质基础
D: 提供了理论准备
答案:  提供了宝贵经验;
提供了物质基础;
提供了理论准备

29、多选题:
‎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求在思想理论上具备的条件包括(  )‎

A: 正确把握中国国情
B: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C: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具体问题
D: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答案:  正确把握中国国情;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具体问题;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30、多选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留下的经验教训包括(  )​

A: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B: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C: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D: 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答案: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五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C: 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
D: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答案: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主题的形成是在(  )‌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党的十二大上
C: 党的十三大上
D: 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答案:  党的十二大上

3、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是在(  )‍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党的十二大上
C: 党的十三大上
D: 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答案:  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4、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论述了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的独创性贡献,并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形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A: 党的十三大
B: 党的十四大
C: 党的十五大
D: 党的十六大
答案:  党的十五大

5、单选题:
‌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 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
答案: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6、单选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  )‎

A: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B: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D: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7、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单选题: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时机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  )‎

A: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 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答案:  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9、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 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D: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答案:  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0、单选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答案: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1、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否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B: 非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C: 国有经济是否起主导作用
D: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答案: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12、单选题: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  )‎

A: 基本途径
B: 奋斗目标
C: 依靠力量
D: 基本方针
答案:  基本途径

13、单选题:
‌党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A: 党的十四大
B: 党的十五大
C: 党的十六大
D: 党的十七大
答案:  党的十七大

14、单选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 实现共同富裕
B: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 促进社会和谐
D: 发展生产力
答案:  实现共同富裕

15、单选题: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所谓第二次革命,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相对而言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
B: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 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单选题:
‎邓小平指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

A: 改革
B: 科技
C: 发展
D: 党的建设
答案:  发展

17、单选题:
‌邓小平明确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时间是(  )‍

A: 1978年
B: 1982年
C: 1984年
D: 1987年
答案:  1984年

18、单选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是(  )‏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 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宏观调控
答案: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19、单选题:
​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所以能够明确地把简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这个重大突破就是认识到(  )‌

A: 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B: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C: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可以结合的
D: 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答案:  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20、单选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

A: 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 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 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答案:  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21、单选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  )​

A: 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B: 香港问题提出来的
C: 澳门问题提出来的
D: 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来的
答案:  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2、单选题:
‌台湾问题性质不同于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

A: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问题
B: 中国的内政问题
C: 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D: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问题
答案:  中国的内政问题

23、单选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  )‏

A: 一个中国
B: 两制并存
C: 高度自治
D: 和平统一
答案:  一个中国

24、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  邓小平理论

25、单选题: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  )‎

A: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思想
B: 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
答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6、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围绕的问题是(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7、单选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

A: 两项历史任务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单选题:
‏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B: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C: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D: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答案: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29、单选题: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之所以处于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 生产力不发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答案:  生产力不发达

30、单选题: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  )‌

A: 改革开放
B: 依法治国
C: 党的领导
D: 社会的和谐发展
答案:  改革开放

31、单选题: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 发展生产力
B: 发展科学技术
C: 改革
D: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答案:  改革

32、单选题:
‌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  )‏

A: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B: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D: 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关系
答案: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3、单选题: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  )‍

A: 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 计划和市场的内在统一
D: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  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4、单选题: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一次重大突破。这一重大突破的主要依据是(  )​

A: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 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 市场经济不具有制度属性
答案:  市场经济不具有制度属性

35、单选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个结合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主要表现是(  )​

A: 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为手段、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B: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D: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答案:  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为手段、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36、单选题:
‍立时代潮头,开改革之先。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民意,,挽狂澜,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吹响改革开放好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A: 战争与革命
B: 和平与发展
C: 革命与建设
D: 建设与发展
答案:  和平与发展

37、单选题:
‍习近平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  )‏

A: 邓小平理论
B: 党的基本路线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社会主义本质论
答案:  邓小平理论

38、单选题:
‏邓小平提出,现在搞建设,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在谈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是(  )‎

A: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基本国情
C: 我国商品经济建设滞后
D: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答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9、单选题: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其中,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  )‎

A: 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答案: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0、单选题: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其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  )‏

A: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
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问题
D: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答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

41、多选题: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澄清了不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强调了(  )‏

A: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D: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答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42、多选题: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

A: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的统一
D: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答案: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的统一;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43、多选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原因在于(  )‍

A: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B: 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答案: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4、多选题: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是(  )‏

A: 冷战终结,美苏争霸格局结束
B: 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C: 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 改革开放实践积累的经验
答案:  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实践积累的经验

45、多选题:
‎1956年之后,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也犯了不少错误。造成这些失误的深层次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得太早,脱离了生产力
B: 偏离了党的思想路线
C: 没有认清基本国情
D: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
答案:  偏离了党的思想路线;
没有认清基本国情;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

46、多选题:
​1987年召开党的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拓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党的十三大(  )​

A: 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
B: 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概括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 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答案:  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概括;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7、多选题: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南方谈话(  )‍

A: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B: 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C: 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D: 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答案: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8、多选题:
​邓小平在探索社会主义本质时(  )‌

A: 反复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将一些工具、手段性质的东西与社会主义剥离
C: 将关注点集中在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上
D: 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一致的
答案:  反复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将一些工具、手段性质的东西与社会主义剥离;
将关注点集中在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上

49、多选题:
‎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是(  )‎

A: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B: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C: 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 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答案: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50、多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主要是指(  )‏

A: 经济基础存在很大差别
B: 主要矛盾不同
C: 社会性质不同
D: 根本任务不同
答案:  经济基础存在很大差别;
主要矛盾不同;
社会性质不同;
根本任务不同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六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主题是(  )‏

A: 战争与革命
B: 和平与发展
C: 经济全球化
D: 世界多极化
答案:  和平与发展

2、单选题:
‏江泽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比较全面的阐释的时间是(  )‌

A: 1989年6月
B: 1997年9月
C: 2000年2月
D: 2001年7月
答案:  2000年2月

3、单选题:
‌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会议是(  )‌

A: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
B: 党的十五大
C: 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
D: 党的十六大
答案:  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

4、单选题:
​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的会议是(  )‎

A: 党的十四大
B: 党的十五大
C: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D: 党的十六大
答案:  党的十六大

5、单选题: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核心在(  )‎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执政为民
C: 坚持党的先进性
D: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  坚持党的先进性

6、单选题: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A: 党的十四大
B: 党的十五大
C: 党的十六大
D: 党的十七大
答案:  党的十六大

7、单选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是(  )首先提出的​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陈云
答案:  江泽民

8、单选题: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D: 建立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
答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单选题:
‎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为(  )‍

A: 1984年
B: 1992年
C: 20世纪末
D: 2010年前后
答案:  20世纪末

10、单选题:
‎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

A: 领导者
B: 根本力量
C: 建设者
D: 主力军
答案:  建设者

11、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  )‏

A: 公有制
B: 非公有制
C: 混合所有制
D: 民营企业
答案:  公有制

12、单选题: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时间为(  )‍

A: 1997年
B: 从21世纪开始
C: 2002年
D:  2012年
答案:  从21世纪开始

13、单选题: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 以德治国
B: 依法治国
C: 坚持党的领导
D: 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  依法治国

14、单选题: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  )‎

A: 共同富裕
B: 坚持党的领导
C: 依法治国
D: 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  人民当家作主

15、单选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问题提出的核心观点是(  )‎

A: 发展是硬道理
B: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 科学发展观
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答案: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6、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答案: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7、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8、单选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不包括(  )​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9、单选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不包括(  )‏

A: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
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走战略的“小三步走”理论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答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0、单选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建设什么样的



上方为免费预览版答案,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版答案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添加书签方法:

1.电脑按键盘的Ctrl键+D键即可收藏本网页

2.手机浏览器可以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点击浏览器底部菜单-【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陈浩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天津职业大学)1451177190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1张

点击浏览器底部菜单-【书签/历史】-可查看本网页

陈浩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天津职业大学)1451177190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2张


获取更多慕课答案,欢迎在浏览器访问我们的网站:



http://mooc.mengmianren.com

陈浩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天津职业大学)1451177190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3张

陈浩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天津职业大学)1451177190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4张

注:请切换至英文输入法输入域名,如果没有成功进入网站,请输入完整域名:http://mooc.mengmianren.com/


我们的公众号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萌面人APP

本公众号可查看各种网课答案,还可免费查看大学教材答案

点击这里,可查看公众号功能介绍

陈浩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天津职业大学)1451177190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5张




APP下载



点击这里下载萌面人APP,使用更方便!




APP功能说明

1.可查看各种网课答案

点击【萌面人官网】,可查看知到智慧树,超星尔雅学习通,学堂在线等网课答案

陈浩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天津职业大学)1451177190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6张

点击【中国大学慕课答案】,可查看mooc慕课答案

陈浩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天津职业大学)1451177190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7张

2.可一键领取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无门槛优惠券

如图所示,点击对应图标即可领取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无门槛优惠券

陈浩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天津职业大学)1451177190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完整版第8张


晦冷戊烂绥店祭渭泌誓剃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