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变化?(从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角度,探讨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产生的机制?) 评分规则: 细胞产生兴奋(动作电位)时和以后一小段时间内,其兴奋性会依次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然后再恢复到正常兴奋性。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绝对不应期是指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迅速下降到“零”的时期。在细胞发生兴奋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无论给予多大的刺激,都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期叫做绝对不应期。据对不应期大致相当于整个锋电位的持续时间。在锋电位升支期,大部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以下简称钠离子通道)处于激活状态,不存在再次被激活的情况(因为已经是激活状态了。此时给予阈刺激或阈上刺激,细胞表现出来的还是原先刺激引起的钠离子通道激活状态,而不是新刺激引起的);在锋电位降支期间,大部分钠离子通道处于失活状态,不会因为新的刺激而被激活,因为在整个锋电位期间,细胞的兴奋性为零,即细胞暂时失去了兴奋性。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是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向正常恢复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细胞的兴奋性比正常时的地,只有阈上刺激才可兴奋细胞。其原因是,绝对不应期内失活的钠离子通道此时开始恢复到备用状态(复活),但复活的钠离子通道数量较少(其它钠离子通道尚处于复活过程中)。因此,必须给予较强的阈上刺激才能激活足够的钠离子通道,才能引发动作电位。所以,此时的细胞兴奋性相对较低。 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相对不应期后,细胞会出现一个兴奋性轻度高于正常水平的时期,称为超常期。超常期在时间上相当于负后电位的后半段。这时候,钠离子通道已完全复活,但膜电位尚未回到静息电位水平,距离阈电位水平较近。所以,从此时膜电位到阈电位的去极化电位幅度要少于静息时的变化幅度。此时的细胞只要受到一个阈下刺激(略低于阈刺激强度),就有可能是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从而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兴奋)。 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超长期后,细胞出现了一个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的时期,称为低常期。低常期在时间上相当于正后电位部分。在这个时期,虽然钠离子通道完全复活,但由于复极化的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的延迟关闭而导致钾电导增大,从而使较多钾离子外流造成轻度的超极化状态,与阈电位水平的距离增大,细胞兴奋性下降。因此,在低常期内,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细胞的再次兴奋。 第3周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 第3周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 单元测试 - mengmianren.com

为何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变化?(从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角度,探讨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产生的机制?) 评分规则: 细胞产生兴奋(动作电位)时和以后一小段时间内,其兴奋性会依次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然后再恢复到正常兴奋性。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绝对不应期是指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迅速下降到“零”的时期。在细胞发生兴奋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无论给予多大的刺激,都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期叫做绝对不应期。据对不应期大致相当于整个锋电位的持续时间。在锋电位升支期,大部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以下简称钠离子通道)处于激活状态,不存在再次被激活的情况(因为已经是激活状态了。此时给予阈刺激或阈上刺激,细胞表现出来的还是原先刺激引起的钠离子通道激活状态,而不是新刺激引起的);在锋电位降支期间,大部分钠离子通道处于失活状态,不会因为新的刺激而被激活,因为在整个锋电位期间,细胞的兴奋性为零,即细胞暂时失去了兴奋性。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是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向正常恢复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细胞的兴奋性比正常时的地,只有阈上刺激才可兴奋细胞。其原因是,绝对不应期内失活的钠离子通道此时开始恢复到备用状态(复活),但复活的钠离子通道数量较少(其它钠离子通道尚处于复活过程中)。因此,必须给予较强的阈上刺激才能激活足够的钠离子通道,才能引发动作电位。所以,此时的细胞兴奋性相对较低。 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相对不应期后,细胞会出现一个兴奋性轻度高于正常水平的时期,称为超常期。超常期在时间上相当于负后电位的后半段。这时候,钠离子通道已完全复活,但膜电位尚未回到静息电位水平,距离阈电位水平较近。所以,从此时膜电位到阈电位的去极化电位幅度要少于静息时的变化幅度。此时的细胞只要受到一个阈下刺激(略低于阈刺激强度),就有可能是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从而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兴奋)。 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超长期后,细胞出现了一个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的时期,称为低常期。低常期在时间上相当于正后电位部分。在这个时期,虽然钠离子通道完全复活,但由于复极化的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的延迟关闭而导致钾电导增大,从而使较多钾离子外流造成轻度的超极化状态,与阈电位水平的距离增大,细胞兴奋性下降。因此,在低常期内,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细胞的再次兴奋。 第3周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 第3周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 单元测试


为何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变化?(从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角度,探讨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产生的机制?) 评分规则: 细胞产生兴奋(动作电位)时和以后一小段时间内,其兴奋性会依次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然后再恢复到正常兴奋性。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绝对不应期是指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迅速下降到“零”的时期。在细胞发生兴奋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无论给予多大的刺激,都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期叫做绝对不应期。据对不应期大致相当于整个锋电位的持续时间。在锋电位升支期,大部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以下简称钠离子通道)处于激活状态,不存在再次被激活的情况(因为已经是激活状态了。此时给予阈刺激或阈上刺激,细胞表现出来的还是原先刺激引起的钠离子通道激活状态,而不是新刺激引起的);在锋电位降支期间,大部分钠离子通道处于失活状态,不会因为新的刺激而被激活,因为在整个锋电位期间,细胞的兴奋性为零,即细胞暂时失去了兴奋性。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是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向正常恢复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细胞的兴奋性比正常时的地,只有阈上刺激才可兴奋细胞。其原因是,绝对不应期内失活的钠离子通道此时开始恢复到备用状态(复活),但复活的钠离子通道数量较少(其它钠离子通道尚处于复活过程中)。因此,必须给予较强的阈上刺激才能激活足够的钠离子通道,才能引发动作电位。所以,此时的细胞兴奋性相对较低。 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相对不应期后,细胞会出现一个兴奋性轻度高于正常水平的时期,称为超常期。超常期在时间上相当于负后电位的后半段。这时候,钠离子通道已完全复活,但膜电位尚未回到静息电位水平,距离阈电位水平较近。所以,从此时膜电位到阈电位的去极化电位幅度要少于静息时的变化幅度。此时的细胞只要受到一个阈下刺激(略低于阈刺激强度),就有可能是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从而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兴奋)。 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超长期后,细胞出现了一个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的时期,称为低常期。低常期在时间上相当于正后电位部分。在这个时期,虽然钠离子通道完全复活,但由于复极化的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的延迟关闭而导致钾电导增大,从而使较多钾离子外流造成轻度的超极化状态,与阈电位水平的距离增大,细胞兴奋性下降。因此,在低常期内,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细胞的再次兴奋。 第3周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 第3周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 单元测试


注册
登录
订单
帮助